一張桌板引發的 2025 年桌面改造
年初搬家的時候,本來只是想換個桌板,結果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,乾脆把那些一直卡在心裡、覺得不夠理想的地方也一併優化。
首先是桌板的選擇。舊桌板的內凹弧度,當初想說符合人體工學,但雙螢幕配置下根本不會坐正中間,那個弧度反而變成一種限制,讓可用空間更小。換成直邊桌板之後,鍵盤滑鼠的位置好擺多了,螢幕與眼睛的距離也更舒適,整體用起來順手很多。
另一個改變是取消了桌板上的預留孔洞。過去為配合嵌入式配件(如出線孔蓋或延長線)特地挖孔,認為有利於整線和充電。然而,這些固定孔位反而限制了未來桌面配置的彈性,包括螢幕支架和線材走位。這次選擇完全不挖孔,保留最大彈性,讓桌面配置能隨需求調整。
再來是 Mac Studio 原本是放桌上,底部很容易積灰塵且不好清潔,後來在日亞找了一個桌下支架裝起來,整個乾淨很多,也多出不少桌面空間。
其中一個掛燈換成了 BenQ 的 ScreenBar Pro,主要是因為它有感應功能,坐下來自動亮,離開一段時間自動關,完全不用動手。原本桌上有兩個掛燈加上夾燈,有時要手動開三個,能少按一次是一次(我就懶!)。
這次還多了一樣新東西:Shure MV7+ 麥克風,搭配 RODE PSA1+ 架。會想買它,主要是當家裡兩個人同時開會時,不會互相干擾,另一方面,也很好奇自己的聲音透過專業麥克風聽起來會是什麼樣子。
其實也沒打算一口氣換完所有東西,就只是邊用邊調、換著換著不小心⋯⋯就變成這樣了(抓頭)。
2025 年設備清單
連結為官網介紹無盈銷,請安心點擊
升降工作桌:2020 年購入的 Funte 電動升降桌,2025 年換了桌板後繼續沿用
桌腳:三節式升降,白色
✨ 桌板:製材所實木栓木直拼(寬 120 公分,深 70 公分,前側斜角 60 度,不預挖孔)
✨ 電腦椅:Herman Miller Embody 3.0 黑框款
電腦主機:Apple Mac Studio M1 Max 10 核心 CPU 與 32 核心 GPU 512GB SSD
夾燈:Sylvania Inspire 靈感燈
✨ 麥克風:Shure MV7+ 動圈式麥克風(白色)
✨ 麥克風架:RODE PSA1+ 桌邊懸臂式麥克風架(白色)
左側螢幕與掛燈
右側螢幕與掛燈
網路攝影機: Insta360 Link AI 智能 4K 網路攝影機
手腕舒壓墊
衛生紙收納:19again 皮革訂製面紙套/收納套(暖杏灰)